首頁 >> 圖書期刊 >> 圖書
      智慧城市實踐總論
      來源:北京信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
      日期:2020/4/30
      分享到:

      書名:智慧城市實踐總論

      定價:128元

       

      簡介

     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,注重科普性、前瞻性、人文歷史性,讓讀者閱讀本書能活學活用。此外,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,以中國智慧試點城市為背景,選擇有特色的智慧城市作為樣板,以實施背景、轉(zhuǎn)型之路、實施效果為主線,不僅從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城市發(fā)展,還會對城市未來的發(fā)展提出獨特的見解。本書結(jié)合具體的城市案例,從規(guī)劃、技術(shù)、資本、集成、運營5個方面介紹智慧城市如何有效落地。

       

      版權(quán)

       

      目錄

      第一篇 理論篇

     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前世今生 //2

      1.1 城市:人類文明的放大器和加速器 //3

      1.1.1 城市1.0:蒸汽時代的城市發(fā)展狀況與構(gòu)想 //3

      1.1.1.1 城市規(guī)?涨霸鲩L //4

      1.1.1.2 城市形態(tài)發(fā)生巨大改變 //6

      1.1.1.3 “田園城市”的設想 //8

      1.1.2 城市2.0:電氣時代的城市發(fā)展狀況與構(gòu)想 //11

      1.1.2.1 城市基礎設施極大完善 //13

      1.1.2.2 城市美化運動使城市環(huán)境得到改善 //14

      1.1.3 城市3.0:信息時代的城市發(fā)展狀況與構(gòu)想 //17

      1.1.3.1 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開啟新的能源革命 //17

      1.1.3.2 電子計算機技術(shù)推動信息時代的到來 //18

      1.1.3.3 信息時代城市的發(fā)展 //25

      1.2 中國城市化發(fā)展的進程和特點 //28

      1.2.1 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和特點 //28

      1.2.2 1949~1978年的城市化水平和特點 //29

      1.2.3 1978年以來的城市化水平和特點 //30

      1.3 智慧城市:崛起在第四次工業(yè)革命的大幕之下 //33

      1.3.1 工業(yè)領域?qū)l(fā)生根本性變革 //34

      1.3.2 社會生活將出現(xiàn)巨大變化 //36

      1.3.3 工業(yè)4.0構(gòu)筑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 //36

      1.4 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 //37

      1.4.1 智慧城市 //37

      1.4.2 智能城市 //38

      1.4.3 信息化城市 //38

      1.4.4 無線城市 //39

      1.4.5 數(shù)字城市 //39

      第二章 解析智慧城市 //40

      2.1 智慧城市的內(nèi)涵 //41

      2.1.1 一個中心:城市數(shù)據(jù)的融合 //42

      2.1.1.1 云計算VS智慧城市 //43

      2.1.1.2 大數(shù)據(jù)VS智慧城市 //48

      2.1.1.3 城市數(shù)據(jù)融合案例 //52

      2.1.2 兩個基本點 //58

      2.1.2.1 以經(jīng)濟建設為基本點 //58

      2.1.2.2 以民生服務為基本點 //59

      2.1.3 三大應用 //62

      2.1.3.1 決策服務應用 //62

      2.1.3.2 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應用 //64

      2.1.3.3 民生服務應用 //65

      2.2 智慧城市理念對未來城市發(fā)展的五個影響 //66

      2.2.1 有利于提升城市運行效率 //66

      2.2.2 有利于催生大規(guī)模新興產(chǎn)業(yè) //66

      2.2.3 有利于引發(fā)新一輪的科技創(chuàng)新 //67

      2.2.4 有利于促進商業(yè)模式的變革 //67

      2.2.5 有利于創(chuàng)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及生活環(huán)境 //67

      2.3 智慧城市的技術(shù)基礎和研究重點 //68

      2.3.1 感知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 //68

      2.3.1.1 傳感器技術(shù) //68

      2.3.1.2 無線傳感網(wǎng)技術(shù) //72

      2.3.2 網(wǎng)絡能力的增強 //73

      2.3.2.1 物聯(lián)網(wǎng)網(wǎng)關技術(shù)的進一步發(fā)展 //74

      2.3.2.2 IPv6的進一步普及 //77

      2.3.3 信息安全技術(shù)的進一步發(fā)展 //79

      2.3.3.1 智慧城市的五大信息安全挑戰(zhàn) //80

      2.3.3.2 感知平面的安全技術(shù) //80

      2.3.3.3 網(wǎng)絡平面的安全技術(shù) //82

      2.3.3.4 信息平面的安全技術(shù) //84

      2.3.4 基于云計算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打造 //86

      2.3.4.1 云計算的工作原理 //87

      2.3.4.2 云計算的關鍵技術(shù) //88

      2.3.4.3 云計算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//89

      2.3.5 大數(shù)據(jù)應用發(fā)展 //90

      2.3.5.1 大數(shù)據(jù)解決方案邏輯層和架構(gòu) //90

      2.3.5.2 大數(shù)據(jù)處理基本流程 //91

      2.3.5.3 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的五個基本方面 //92

      2.3.5.4 大數(shù)據(jù)應用發(fā)展的七個趨勢 //93

      第三章 體驗智慧城市生活 //95

      3.1 國外智慧城市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//96

      3.1.1 詩意的智慧之都—維也納 //96

      3.1.2 北美智慧城市的杰出代表—多倫多 //101

      3.1.3 浪漫之都的智慧生活—巴黎 //105

      3.1.4 美國第一大都市的智慧轉(zhuǎn)型—紐約 //110

      3.1.5 英倫霧都的華麗轉(zhuǎn)身—倫敦 //114

      3.1.6 安心且充滿活力的數(shù)字化社會—東京 //121

      3.1.7 政企合作,多方出資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—德國 //125

      3.1.7.1 柏林 //126

      3.1.7.2 漢堡 //127

      3.1.7.3 法蘭克!//131

      3.1.7.4 弗里德里希哈芬市 //134

      3.1.8 探尋千年古城的智慧—巴塞羅那 //136

      3.1.9 北歐智慧城市的典范與代表—斯德哥爾摩 //139

      3.1.10 用大數(shù)據(jù)解決市民的小煩惱—首爾 //140

      3.1.11 全球首個智慧國—新加坡 //149

      3.1.12 戰(zhàn)火中的卓越與智慧—以色列 //156

      3.2 暢想未來智慧城市生活 //163

      3.2.1 花更盛樹更綠,以更加智慧的方式發(fā)展綠色未來 //164

      3.2.2 人工智能的全面覆蓋 //167

      3.2.3 智慧連接,全面引爆萬物互聯(lián) //169

      3.2.4 2020年的計算機和人類社會 //171

      第二篇 路徑篇

      第四章 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 //176

      4.1 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挑戰(zhàn) //177

      4.1.1 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缺陷的挑戰(zhàn) //177

      4.1.2 信息孤島的挑戰(zhàn) //178

      4.1.3 建設空心化的挑戰(zhàn) //180

      4.1.4 網(wǎng)絡安全的挑戰(zhàn) //181

      4.2 智慧城市落腳到民生才具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空間 //182

      4.2.1 智慧城市應該要惠民 //183

      4.2.1.1 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之間的關系 //184

      4.2.1.2 智慧民生的概念及其建設目標 //185

      4.2.1.3 智慧民生的總體架構(gòu) //186

      4.2.1.4 智慧民生建設的重點 //187

      4.2.2 智慧城市需要一個超級應用 //188

      4.2.2.1 超級應用與垂直應用的概念與特點對比 //189

      4.2.2.2 超級應用崛起與市民卡模式并駕齊驅(qū) //189

      4.2.2.3 互聯(lián)網(wǎng)公司紛紛搶占“城市服務”平臺入口 //191

      4.2.2.4 智慧城市的超級應用打造四部曲 //196

      4.3 服務轉(zhuǎn)型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(企業(yè)視角) //196

      4.3.1 IBM的華麗轉(zhuǎn)身:從產(chǎn)品到服務 //197

      4.3.2 中國企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之路:向服務企業(yè)轉(zhuǎn)型 //201

      4.3.2.1 向服務企業(yè)轉(zhuǎn)型需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//202

      4.3.2.2 中國企業(yè)轉(zhuǎn)型服務的關鍵瓶頸 //203

      4.3.2.3 服務創(chuàng)新的模型 //205

      4.3.2.4 向服務轉(zhuǎn)型的八種創(chuàng)新模式 //207

      4.4 服務轉(zhuǎn)型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(政府視角) //216

      4.4.1 地方政府機構(gòu)及其改革 //217

      4.4.1.1 改革的歷程 //217

      4.4.1.2 地方政府機構(gòu)改革的特征 //220

      4.4.1.3 新一輪政府改革的走向與挑戰(zhàn) //222

      4.4.2 轉(zhuǎn)變政府職能海外鏡鑒之一: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//225

      4.4.2.1 “為與不為”—政府與市場邊界動態(tài)調(diào)整 //225

      4.4.2.2 “有法可依”—明晰政府權(quán)限和職能 //226

      4.4.2.3 “不缺位不越位”—政府對市場監(jiān)督求實效 //227

      4.4.3 轉(zhuǎn)變政府職能海外鏡鑒之二:發(fā)達國家如何打造服務型政府 //228

      4.4.3.1 以信息公開為抓手打造“政府3.0” //228

      4.4.3.2 根據(jù)“生命周期”為民眾提供定制公共服務 //229

      4.4.3.3 政民互動推動網(wǎng)絡問政 //229

      4.4.3.4 整合電子政務打造“一站式”服務 //230

      4.4.3.5 強化公務員約束與激勵機制 //230

      4.4.4 地方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組織結(jié)構(gòu)的矛盾 //231

      4.4.5 智慧城市時代,地方政府由職能型走向流程型大暢想 //233

      4.4.5.1 五種不同類型的組織結(jié)構(gòu) //234

      4.4.5.2 流程型組織定義及特點 //238

      4.4.5.3 流程型組織的組織要素 //241

      4.4.5.4 基于流程的政府組織結(jié)構(gòu)調(diào)整 //243

      4.4.5.5 流程型地方政府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系 //247

      4.5 智慧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 //249

      4.5.1 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的構(gòu)建原則 //250

      4.5.2 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的幾個維度 //252

      4.5.2.1 城市信息化視角 //252

      4.5.2.2 綠色環(huán)境視角 //253

      4.5.2.3 城市基礎設施視角 //253

      4.5.2.4 城市人文環(huán)境視角 //254

      4.6 中國智慧城市未來五年發(fā)展趨勢 //256

      第五章 智慧城市如何有效落地 //259

      5.1 智慧城市建設:落地成功四要素 //260

      5.1.1 政府機構(gòu)是主導 //261

      5.1.1.1 領導支持及團隊 //262

      5.1.1.2 智慧城市人才建設 //264

      5.1.2 流程機制是保障 //267

      5.1.2.1 傳統(tǒng)政府組織 //268

      5.1.2.2 流程化政府構(gòu)建邏輯 //269

      5.1.2.3 政府流程化模式 //272

      5.1.3 用戶體驗是根本 //274

      5.1.3.1 用戶類型 //274

      5.1.3.2 用戶體驗分類 //274

      5.1.3.3 信息交互設計對提升體驗的意義 //276

      5.1.3.4 智慧城市中的信息交互設計 //277

      5.1.4 商業(yè)模式是內(nèi)驅(qū) //280

      5.1.4.1 智慧城市商業(yè)模式概述 //280

      5.1.4.2 規(guī)劃—智慧城市頂層設計 //282

      5.1.4.3 技術(shù)—智慧城市實施產(chǎn)品 //289

      5.1.4.4 集成—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//289

      5.1.4.5 資本—智慧城市四種融資方式 //290

      5.1.4.6 運營—智慧城市閉環(huán)營運系統(tǒng) //303

      5.2 智慧城市運營與推進 //303

      5.2.1 以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”為核心的運營體系 //303

      5.2.1.1 智慧城市運營體系概述 //303

      5.2.1.2 智慧城市組織機構(gòu)與流程 //304

      5.2.1.3 運營效果評估 //305

      5.2.2 智慧城市運營模式 //307

      5.2.2.1 政府獨資(官辦官營) //307

      5.2.2.2 官管民營 //308

      5.2.2.3 官辦民營 //309

      5.2.2.4 聯(lián)合建設 //309

      5.2.2.5 聯(lián)合公司化 //310

      5.3 基于PPP管理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設 //310

      5.3.1 PPP模式概述 //311

      5.3.1.1 PPP模式內(nèi)涵 //311

      5.3.1.2 PPP模式優(yōu)缺點 //312

      5.3.2 PPP模式發(fā)展現(xiàn)狀及發(fā)展空間 //314

      5.3.2.1 PPP項目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//314

      5.3.2.2 PPP項目發(fā)展空間 //314

      5.3.3 PPP運作方式分類 //315

      5.3.3.1 外包類 //315

      5.3.3.2 特許經(jīng)營類 //316

      5.3.3.3 私有化類 //319

      5.3.4 PPP項目適用性 //320

      5.3.4.1 私有化類大部分公共產(chǎn)品或公共服務領域項目 //320

      5.3.4.2 合作期限相對較長 //321

      5.3.4.3 項目具有一定的專業(yè)要求,且存在足夠多的潛在社會合作主體 //321

      5.3.4.4 綜合評價PPP項目的交易成本 //322

      5.3.4.5 PPP項目不限于收費機制完善的項目 //322

      5.3.5 PPP模式存在的風險 //323

      5.3.5.1 政策風險 //323

      5.3.5.2 項目建設風險 //324

      5.3.5.3 項目經(jīng)營管理風險 //324

      5.3.5.4 增信措施落實風險 //324

      5.3.5.5 財政可承受能力風險 //324

      5.3.5.6 信用風險、財務風險 //325

      5.3.5.7 國有股權(quán)轉(zhuǎn)讓的法律風險 //325

      5.3.6 PPP成功的關鍵要素 //325

      5.3.7 PPP模式實施要點 //326

      5.3.8 PPP法制體系建設遵循四原則 //329

      第三篇 案例篇

      第六章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//332

      6.1 中興網(wǎng)信公司概況 //333

      6.2 智慧城市方案簡介 //334

      6.2.1 前言 //334

      6.2.2 智慧城市方案綜述 //335

      6.2.3 中興網(wǎng)信智慧城市方案整體構(gòu)架 //337

      6.2.3.1 兩大平臺 //339

      6.2.3.2 四層構(gòu)架 //340

      6.2.3.3 六大體系 //341

      6.3 智慧城市系統(tǒng)應用場景 //343

      6.3.1 平臺先行之城市運營中心 //343

      6.3.2 維穩(wěn)定之應急指揮 //344

      6.3.3 維穩(wěn)定之平安城市 //344

      6.3.4 維穩(wěn)定之數(shù)字城管 //344

      6.3.5 維穩(wěn)定之智慧政務 //345

      6.3.6 促發(fā)展之智慧園區(qū) //345

      6.3.7 促發(fā)展之智慧交通 //346

      6.3.8 促發(fā)展之智慧物流 //346

      6.3.9 促發(fā)展之智慧環(huán)!//347

      6.3.10 促發(fā)展之企業(yè)互聯(lián) //348

      6.3.11 保民生之智慧教育 //348

      6.3.12 保民生之智慧醫(yī)療 //348

      6.3.13 保民生之智慧旅游 //349

      6.3.14 保民生之智慧社區(qū) //349

      6.3.15 保民生之市民卡 //350

      6.4 智慧城市應用實例 //350

      6.4.1 合川模式(BOO模式) //350

      6.4.1.1 構(gòu)建合川區(qū)智慧城市 //350

      6.4.1.2 項目分析  //351

      6.4.1.3 項目總結(jié) //366

      6.4.2 秦皇島模式 //368

      6.4.2.1 項目背景 //368

      6.4.2.2 項目分析 //368

      6.4.2.3 項目總結(jié) //377

      6.4.3 濟寧模式 //378

      6.4.3.1 項目背景 //378

      6.4.3.2 項目分析 //379

      6.4.3.3 項目總結(jié) //386

      參考文獻 //389

      后  記 //393

      致讀者 //395

      友情鏈接:
      秋霞电影院久久国产,欧美专区日韩视频人妻,过程精品久久久,9aⅴ高清无码免费